公元前 年,秦、齐两强与魏、韩、赵三晋的决战在东西两个战
公元前317年,秦、齐两强与魏、韩、赵三晋的决战在东西两个战场同时展开。“智囊”樗里疾于脩鱼迎战以韩国兵团为主力的三晋联军,取得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伟大胜利,斩首八万二千,另俘获韩国两员大将。与此同时,齐国不甘落后,在东线迎战魏、赵联军于观泽,同样取得不俗的战绩,令魏、赵两国蒙羞。
这一战,把魏襄王的中兴美梦砸得粉碎。
自此之后,魏国再也没有挑战秦国的勇气了。
当魏国举国同悲之际,有一个人却幸灾乐祸。
此人便是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张仪。
魏国的失败,就是合纵运动的失败,就是公孙衍的失败。公孙衍是张仪的政敌,两次合纵运动,第一次止步于函谷关,第二次覆师于脩鱼、观泽。看到政敌失魂落魄的模样,张仪不怀好意地笑了。他迫不及待地跳出来,又要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来翻江倒海。
张仪游说魏襄王,内容大致有三方面:
其一,魏国的地理位置十分恶劣,是所谓“四分五裂”之地。张仪分析说,魏国方圆不过一千里,地势平坦,没有大山大川倚为天险,周围强敌环伺,乃是天然的战场,随时可能遭到周围列强的围攻。
其二,魏国的合纵战略是错误的。鼓吹合纵的人以天下为一体,诸侯约为兄弟,刑白马歃血为盟。然而,就算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会为钱财而相互争夺,更何况是诸侯呢?参与合纵的诸侯,不过是想靠欺诈虚假的手段来牟取利益罢了。
其三,魏国最好的策略,是投靠秦国。只要投靠秦国,其他诸侯一定不敢轻举妄动。没有外来的灾祸,便可以高枕无忧。秦国对楚国虎视眈眈,若魏国出兵相助,定可与秦联手瓜分楚国,这就叫转移祸害从而使国家获得安定。
比起魏惠王,魏襄王性格中更少了一份韧性。
两度合纵的失败,令他心灰意冷,很快就对现实妥协了。在张仪的忽悠下,魏国打起退堂鼓,率先退出合纵同盟。同时,魏襄王请张仪出马,作为魏国向秦国妥协的中间人。张仪离开魏国,返回秦国。
作为秦惠王安插在魏国的间谍,潜伏多年后,张仪终于不辱使命,成功地破坏了魏国与其他国家的合纵运动。不战而令魏国屈服,张仪的功劳可谓大矣。他仅凭一张利嘴取得的成果,与樗里疾斩首八万相比,也不见丝毫逊色。为了表彰张仪对秦国的巨大贡献,秦惠王第二度任命他为秦国宰相。
接下来,秦国要把打击目标放在哪个方向呢?
张仪认为首先要进攻韩国。一来韩国在前一年的脩鱼战役中惨败,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;二来魏国已投靠秦国,韩国已不能指望得到魏国的协助;三是韩国与周王室相邻,打败韩国后,可直捣周王室,挟天子而令诸侯,掌握政治上的话语权。
- 楼面经理岗位职责是什么?[图]
- 团建的意义在哪里?真的有必要吗?[图]
- 「实习」双非院校怎么找世界500强实习?[图]
- 助理检测工程师报考条件[图]
- 关于思念亲人的经典句子[图]
- 龙利鱼的营养价值[图]
- 杏鲍菇的营养和效果杏鲍菇的适用者[图]
- 大脑的发育[图]
- 准妈妈健康菜单大PK[图]
- 孕妇怎样面对产前恐惧心理[图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