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讯组官员对张文祥使用酷刑,不堪折磨的张文祥终于又交代出一点
审讯组官员对张文祥使用酷刑,不堪折磨的张文祥终于又交代出一点东西。他声称自己参加过太平军。接下来,又无后话。
一周后,魁玉将军上奏朝廷,说案犯供词“一味闪烁”“语言颠倒”。根据案犯自称参加过太平军的供述,已将其女儿张宝珍、儿子张长福及舅母罗王氏拿获。
魁玉的这道奏折,俨然是为了应付朝廷。无论如何,案情终归有了进展。可是,朝廷方面对魁玉的奏折十分恼火,奏折中根本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。关于案犯“一味闪烁”“语言颠倒”的供词也无具体说明。
由此,朝廷方面开始对这位魁玉将军产生了怀疑。难道魁玉在偏袒案犯吗?
朝廷方面很快做出决定,派出时任漕运总督的张之万,赶赴江宁府会审。
10月7日,漕运总督张之万。第二天,张之万便传见审案小组的各司道府官员。了解情况后,张之万亲自提审张文祥。让各司道府官员颇感疑惑的是,在整个审讯过程中,张之万都没有对张文祥动刑。张文祥自然也未交代出更有价值的材料。
张之万不对张文祥动刑原因很简单,他担心万一不小心将案犯拷打致死,无法向朝廷交代。
这个时候,江宁府的官员们都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,此案的背后一定有幕后策划、主使者。而幕后主使者敢派刺客杀害两江总督,自然也不是一般人。张之万更明白这一点。因此,无论这一大案子怎么审、怎么了结,都讨不到好。审不出幕后主使者朝廷不答应,马新贻的家人也不会答应。
在这种情况下,张之万能做的就是等待。他要等来一个人。这个人就是朝廷8月发出的四道谕旨中,执行第二道谕旨的曾国藩。
张之万想把这个头痛棘手的案子移交给曾国藩。可是,曾国藩始终没有到来。一向办事雷厉风行的曾国藩为什么一反常态,拖延时日,迟迟不启程呢?
张之万找不答案。无奈之下,他上奏朝廷,说案犯张文祥死不招供,甚至当面拷打其子女也不心软。最后,张之万还是请朝廷放心,他一定能够了结此案。
又过了一个月,朝廷方面仍未收到结案的消息,震怒之下,责备张之万和魁玉办事效率低下,并警示二人:马新贻遇刺遇刺案已历时四个月,若再延误,后果自知。
12月9日、12日、18日朝廷又连下三道谕旨催促结案。魁玉和张之万终于承受不住压力,共同编造了一份结案报告。报告上说:张文祥交代,自己是一个海盗,因为马新贻在浙江“剿灭”了他的同伙,张文祥为了给同伙报仇,所以刺杀马新贻。这个交代大概可信。
这份报告让朝廷方面啼笑皆非,一桩震动朝野的人命大案,竟然用“大概可信”来敷衍搪塞。
朝廷方面对魁玉和张之万彻底失望。案犯拒不交代,从马新贻最后口述的遗疏中也不看不出任何端倪。马新贻在遗疏中只说明了两件事情:第一,向同治皇帝汇报工作,并特意指出,自己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,前总督曾国藩和李鸿章给予了极大的帮助,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成绩;第二,马新贻谈到曾国藩正在处理的天津教案。马新贻声称,当自己听到天津刁民冲进外国人教堂滋事时,恨不得亲自去将那些刁民处死,只是自己职位所在,也只好天天生气罢了。
对于自己遇刺的事,马新贻在遗疏中却轻描淡写,一笔划过,只是留下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疑问句:为什么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要杀我?
- 楼面经理岗位职责是什么?[图]
- 团建的意义在哪里?真的有必要吗?[图]
- 「实习」双非院校怎么找世界500强实习?[图]
- 助理检测工程师报考条件[图]
- 关于思念亲人的经典句子[图]
- 龙利鱼的营养价值[图]
- 杏鲍菇的营养和效果杏鲍菇的适用者[图]
- 大脑的发育[图]
- 准妈妈健康菜单大PK[图]
- 孕妇怎样面对产前恐惧心理[图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