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顺则逆:是“以之顺天下则逆”的省略,是说,如果用“悖德”和“悖礼”来教化人民,治理人民,就会把一切都弄颠倒。
民无则焉:人民无所适从,没有可以效法的。
不贵:即鄙视,厌恶。贵,重视,赞赏。
“是以”二句:敬畏君王的威严,爱戴君王的美德,以君王为楷模,仿效他。
“淑人”二句:语出《诗经·曹风·鸤鸠》。淑,美好,善良。仪,仪表,仪容。忒,差错。
曾子说:“请允许我冒昧地提个问题,圣人的德行中,难道就没有比孝行更为重要的吗?”孔子说:“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,只有人最为尊贵。人的各种品行中,没有比孝行更加伟大的了。孝行之中,没有比尊敬父亲更加重要的了。对父亲的尊敬,没有比在祭天时以父祖先辈配祀更加重要的了。祭天时以父祖先辈配祀,始于周公。从前,成王年幼,周公摄政,周公在国都郊外圜丘上祭天时,以周族的始祖后稷配祀天帝;在聚族进行明堂祭祀时,以父亲文王配祀上帝。所以,四海之内各地的诸侯都克尽职守,贡纳各地的特产,协助天子祭祀先王。圣人的德行,又还有哪一种能比孝行更为重要的呢!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心,产生于幼年时期;待到长大成人,奉养父母,便日益懂得了对父母的尊敬。圣人根据子女对父母的尊崇的天性,引导他们敬父母;根据子女对父母的亲近的天性,教导他们爱父母。圣人教化人民,不需要采取严厉的手段就能获得成功;他对人民的统治,不需要采用严厉的办法就能管理得很好。这正是由于他能根据人的本性,以孝道去引导人民。父子之间的关系,体现了人类天生的本性,同时也体现了君臣关系的义理。父母生下儿子,使儿子得以上继祖宗,下续子孙,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最大恩情。父亲对于儿子,兼具君王和父亲的双重身份,既有为父的亲情,又有为君的尊严,父子关系的厚重,没有任何关系能够超过。如果做儿子的不爱自己的双亲而去爱其他什么别的人,这就叫做违背道德;如果做儿子的不尊敬自己的双亲而去尊敬其他什么别的人,这就叫做违背礼法。如果有人用违背道德和违背礼法去教化人民,让人民顺从,那就会是非颠倒;人民将无所适从,不知道该效法什么。如果不能用善行,带头行孝,教化天下,而用违背道德的手段统治天下,虽然也有可能一时得志,君子也鄙夷不屑,不会赞赏。君子就不是那样的,他们说话,要考虑说的话能得到人民的支持,被人民称道;他们做事,要考虑行为举动能使人民高兴;他们的道德和品行,要考虑能受到人民的尊敬;他们从事制作或建造,要考虑能成为人民的典范;他们的仪态容貌,要考虑得到人民的称赞;他们的动静进退,要考虑合乎规矩法度,成为人民的楷模。如果君王能够像这样来统领人民,管理人民,那么人民就会敬畏他,爱戴他;就会以他为榜样,仿效他,学习他。因此,就能够顺利地推行道德教育,使政令顺畅地得到贯彻执行。《诗经》里说:‘善人君子,最讲礼仪;容貌举止,毫无差池。’”
纪孝行章第十
纪孝行,纪录孝行的内容,即孝子在侍奉双亲时应当做到的具体事项,此处强调孝子的道德与品行方面的表现,比吃饱吃好的“三牲之养”更为重要,反映了儒家对思想精神的重视。
子曰:“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],养则致其乐],病则致其忧],丧则致其哀],祭则致其严],五者备矣,然后能事亲。事亲者,居上不骄,为下不乱,在丑不争]。居上而骄则亡,为下而乱则刑,在丑而争则兵。三者不除,虽日用三牲之养],犹为不孝也]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