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6)依似:近似。
(7)通塞:畅通和阻塞。此指人情的通塞。
(8)情机:情感变化的缘起。机,事物变化之所由。《大学》: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:其机如此。”郑玄注:“机,发动所由也。”
(9)恕惑:宽宥和疑惑。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:“得其所欲则恕,违其所欲则惑。”
(10)达:此指所成就的事业。
八观,第一为观察他在救恤别人时所表现的另一面,以此来了解其品质的复杂。第二为观察他对外界变化的感应,以此来明白他平常处世的态度。第三为观察他的素质及外在表现,以此来知道他将获得的社会名声。第四为观察他行为表现的缘起,以此来辨别两种近似行为的区别。第五为观察他对爱和敬的态度,以此知道他与别人情感交流方面是通畅还是阻塞。第六为观察他的情感变化的缘起,以此知道他为什么对别人宽宥和疑惑。第七为观察他的短处,以此知道他的长处。第八为观察他的聪明程度,以此知道他将能成就的事业。
何谓观其夺救,以明间杂?夫质有至、有违(1),若至胜违,则恶情夺正,若然而不然(2)。故仁出于慈,有慈而不仁者。仁必有恤,有仁而不恤者。厉必有刚(3),有厉而不刚者。若夫见可怜则流涕,将分与则吝啬,是慈而不仁者。睹危急则恻隐,将赴救则畏患,是仁而不恤者。处虚义则色厉,顾利欲则内荏(4),是厉而不刚者。然则慈而不仁者,则吝夺之也。仁而不恤者,则惧夺之也。厉而不刚者,则欲夺之也。故曰:慈不能胜吝,无必其能仁也(5)。仁不能胜惧,无必其能恤也。厉不能胜欲,无必其能刚也。是故不仁之质胜,则伎力为害器(6)。贪悖之性胜(7),则强猛为祸梯。亦有善情救恶,不至为害,爱惠分笃(8),虽傲狎不离(9),助善著明(10),虽疾恶无害也。救济过厚,虽取人,不贪也(11)。是故观其夺救,而明间杂之情,可得知也。
(1)至:无欲。违:有欲。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:“刚质无欲,所以为至。贪情或胜,所以为违。”
(2)若然而不然:即似是而非。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:“以欲胜刚,以此似刚而不刚。”